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赚钱意识也有了增长,想要准确的判断股票的好坏,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赚钱,有些人却赔钱呢?实用的金融投资知识,今天为大家讲解《交易秀|买卖股票避开“心理短板”》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股票知识网)相关阅读:·亏损1万和少赚1万的心理分析·16招完善自己的交易心理·如何规避半年报中潜在的风险·心态好才能做好股票·四个炒股心理分析技巧·交易心态变化过程·炒股要克服“鸵鸟心态”·什么性格不宜炒股·持仓和空仓时如何控制心态·反群众心理是股票操作一大技巧。人在做预测的时候,内心往往充满了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和不安,而通过设想一个具体的数字可以明显降低这种不安,并且坚定自己的信念。 ●过度自信与事后聪明 投资者自认掌握了一定信息和一定专业知识,因而面对投资决策的时候,便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矛盾,往往是由于“锚定效应”的心理误区。 怎样才能防止过早卖出一只好股票呢?首先是在股票上涨过程中不断加码,而不是反向操作,不断向下加码;其次,要设置止盈点,控制好决策成本。除此以外,必须有勇气怀疑自己的第一判断,接受新的信息去修正原有的判断。 ●锚定心理 当达到6000点时,不少机构和专家会看到8000点甚至10000点;当股市在2300点时,很多机构和专家又会预测到1800点、1500点或更低
这是投资者总是挣小钱赔大钱的原因。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市场中会频繁交易,换手率很高,但并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这种行为的心理原因是,投资者在面临既得利益时总是很保守。但在决策时,投资者往往每次只考虑一个“心理账户”,把目前要决策的问题和其他的决策分离看待。 所谓事后聪明是指人们往往倾向于利用事件发生之后的结果去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程。人们往往会忽视事后理解的天然优势,而进一步贬低事前决策的复杂性与难度。 明智的投资决策往往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大家都看中的热点板块的投资价值通常已经提前透支了,而聪明的投资者一般会不断观察与跟踪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当它的股价下跌到合理区间内时(被大多数投资者忽视),就会果断吃进
●从众心理 人们的投资行为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当大多数投资者都因陷入贪婪和疯狂而拼命追涨时,很少有投资者能冷静而理智地抵制购买的诱惑;而当大多数投资者都陷入恐惧之中时,也很少有投资者能抵制抛售的冲动。 了解锚定效应,就要提醒自己下次做决定时要摆脱该效应造成的判断偏差。 投资者通常会将投资组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风险低的安全投资,另一部分是风险较高但可能使自己更富有的投资。 不管大盘如何变动,不管个别股票的涨跌,最好要从资产总量上来管理自己的资金,进而管理自己的盈亏。 ●多个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指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每个人并不是权衡了全局而进行考虑的,而是在心里无意识地把一项决策分成几个部分来看,也就是说,分成了几个“心理账户”,对于每个“心理账户”人们会有不同的决策
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